?
2025-08-14 22:37?來源:氣候之家
波蘭波茲南的一家工廠排放廢氣
溫州在線氣候新聞,2024年,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超過410億噸導致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地球大氣中。從航空到農業,每個行業都貢獻了一定比例的排放,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使用。
如果世界要開始減少排放,并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凈零排放,正如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所承諾的那樣,我們就需要確切地知道這些排放來自哪里。通過數據分析可以估算出哪些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但在企業層面,這則是一項艱巨得多的任務。
我們知道,主要的化石燃料公司,包括國有和私營企業,例如殼牌、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和印度煤炭公司,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全球90%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
專家表示,了解它們的環境影響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價值鏈上游較大公司的排放是一個復雜但至關重要的問題,因為這樣才能實現政府和私營部門設定的氣候行動目標。
盡管企業早已意識到控制排放的必要性,但收集供應鏈數據并了解如何處理這些數據的過程可能會成為采取行動的障礙。而且,由于缺乏監管來要求企業設定并實現減少碳污染的目標,迄今為止,監測和分析排放仍是一項自愿行為。
問題范圍廣泛
首次嘗試正確核算公司層面的排放始于近25年前的《溫室氣體議定書》。該議定書的企業標準于2001年制定,旨在響應聯合國關于限制富裕國家排放的《京都議定書》,并涵蓋了該議定書涵蓋的七種溫室氣體的報告。
溫室氣體核算體系由兩個非營利組織——世界資源研究所和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創立。該體系已成為碳核算領域的標桿,其指南已被數千家企業采用,其規則的更新也受到密切關注。
該議定書的持久貢獻在于創建了“范圍”的概念,將公司的排放分為三個不同的類別。范圍1涵蓋公司擁有或控制的所有直接排放源。范圍2是購買能源產生的間接排放。范圍3涵蓋公司供應鏈中的所有其他間接排放。
定義“范圍三”以及如何充分核算和抵消這些排放已被證明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些排放涵蓋了從商務旅行到公司金融投資等方方面面。溫室氣體議定書將“范圍三”排放劃分為15個不同的類別,反映了這些排放可能分布的廣泛性。
這些類別本身又分為“上游”和“下游”;例如,上游可能包括公司不擁有但用于其業務的任何車輛的使用。下游可能涵蓋諸如產品報廢后如何處理等活動。
“范圍3已被證明是商界最難解決的議題之一,”聯合國支持的氣候運動“奔向零排放”的負責人拉米羅·費爾南德斯表示。“多年來,氣候商界一直在開發方法論和指標框架,以核算企業價值鏈的排放。”
問題的棘手性意味著許多公司不愿參與解決這類排放問題。咨詢公司德勤在2024年對300家大型上市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雖然四分之三的公司披露了其范圍一的排放量,約一半的公司披露了范圍二的排放量,但對于范圍三的排放量,這一比例急劇下降至15%。
對1.5攝氏度目標的威脅
可持續發展專家警告稱,忽視范圍3排放只會適得其反,并危及《巴黎協定》中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比工業化前高1.5攝氏度的目標,因為據幫助企業披露其環境影響的非營利組織CDP稱,預計平均有75%的公司排放量屬于這一類別。
聯合國全球契約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桑達·奧賈姆博(SandaOjiambo)表示:“如果我們不能解決范圍3,企業凈零承諾就無法實現。”聯合國全球契約是一項支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自愿倡議。
她補充道:“大多數與商業相關的排放都來自范圍3,這意味著忽視它們將使我們走上超過1.5C(全球變暖)的危險道路。”
“基于科學的目標”倡議最初旨在確保企業氣候計劃符合《巴黎協定》,過去十年來已批準了7000個目標。值得注意的是,該倡議要求所有企業將范圍三排放納入其長期減排目標。
奧賈姆博告訴氣候之家,聯合國全球契約正在與數千家企業合作,確保范圍3排放“不再是事后才想到的事情,而是企業氣候戰略的核心支柱”。
我們信任科技
減少范圍三排放的棘手挑戰催生了一系列旨在簡化這一過程的解決方案。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包括與供應商合作、投資數據收集以及利用技術追蹤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排放。
例如,德國軟件公司SAP正嘗試將碳數據與財務數據整合,打造一個“綠色賬本”。該系統將碳排放分配到公司的各項交易中,并通過儀表盤顯示溫室氣體強度對營業收入、毛利率和凈收入的影響。他們希望這一流程能夠生成真實的數據,而不是像大多數企業目前那樣依賴估算值。
SAPSustainability全球產品管理主管JamesSullivan表示,該軟件將“改變商業慣例……使其能夠準確地核算、分析和報告碳足跡”。該賬本是SAP及其同行推出的一系列數據驅動服務中的最新一項,旨在幫助企業應對其無法直接控制的排放問題。
查找所有范圍三排放的準確數據,并計算其隨時間推移的減少情況,似乎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存在數據缺口的情況下,溫室氣體核算體系建議使用基于行業平均值、政府統計數據或公共數據庫的二手數據,這些數據能夠代表公司活動。但大規模使用這些通用數據可能無法準確反映排放量或企業為遏制排放量而采取的行動的影響。
沙利文認為,更優質的數據是解決“范圍三”難題的關鍵。“一個重大進步是,人們普遍認識到,管理范圍三排放需要高質量的數據和供應鏈的透明度,”他說道。“對于企業來說,將可持續性數據整合到核心業務流程中至關重要。”
領先于競爭對手
像SAP這樣的公司相信,他們的技術解決方案正在在這方面產生切實的影響。Sullivan提到了其客戶之一MarturFompakInternational,這是一家土耳其汽車座椅供應商。Sullivan表示,由于使用了SAP的技術,該公司報告稱其交通運輸相關的碳排放量減少了52%,汽車座椅相關的排放量減少了34%。
MarturFompak實現這一目標的部分原因在于,它追蹤了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排放情況,從材料來源到最終發貨和使用。該軟件分析了不同面料的碳足跡,并建議了影響較小的替代方案。此外,它還實時監控了公司600多個工作中心的能源消耗,并為其司機制定了新的配送路線。
奧賈姆博指出,許多大公司將減排作為與其開展業務的條件,并將此類標準納入采購合同。這可能會給像MarturFompak這樣的供應商帶來巨大的減排動力,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她補充道:“供應商感受到了壓力,但最聰明的供應商將此視為機遇而不是負擔。”
企業對國家自主貢獻的貢獻
當前的全球政治氣候讓可持續性問題成了唾手可得的攻擊目標。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反綠色議程已經促使許多企業縮減了環保目標。在大西洋彼岸,歐盟委員會正計劃削弱一攬子原本旨在引領全球的可持續性規則。
氣氛并不樂觀。據《金融時報》報道,今年1月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些與會者表示,企業高管們對解決范圍三排放問題的雄心正在“崩潰”。
當前正值創紀錄的高溫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之際,科學家們對地球氣候變化的速度及其影響感到擔憂。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各國應根據《巴黎協定》的要求,在9月前提交更強有力的國家氣候計劃,其中包括2035年的減排目標。
這些計劃被稱為國家自主貢獻(NDC),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表明企業可以在支持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但目前缺乏能力,部分原因是缺乏數據和其他資源。
企業如何才能在氣候問題上“糾正”路線?
碳信托公司董事湯姆·坎伯萊格(TomCumberlege)負責領導該咨詢公司的價值鏈分析和戰略工作,他表示,能夠利用公共和私人資金實施的國家自主貢獻預案“可能對政府和企業實現雙贏”。
他解釋道:“它可以降低投資項目的風險——例如提高能源效率或供應鏈中的可再生資產——并有助于在國家層面有效減少排放。”
要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企業需要將自身的氣候行動計劃與政府及其供應商的計劃相協調。“奔向零排放”運動的費爾南德斯表示:“企業在參與和支持自身價值鏈,為國家自主貢獻貢獻力量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向凈零排放轉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他補充道。“即使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和不明確性,企業也必須減少其范圍三排放,這樣我們才能有機會將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
本文“碳排放”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weather/qihou/8642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