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1-02 20:54?出處 綜合中新網
據黃女士介紹,自己的前夫郭某于今年六月份離世,七月份自己去銀行存錢時不小心拿了前夫的存折,錢沒有輸密碼存進去后卻因不知道該存折的密碼無法將錢取出。和銀行多次協商無果后他便將其訴訟至法院。
銀行表示,黃女士將錢存錯賬戶后需去公證處進行公證才能取錢,但黃女士去公證時對方卻稱里面的五萬元并非郭某的生前財產,沒法公證。
銀行方認為,是黃女士本人拿錯存折,且活期存款不用密碼,存錯賬戶和銀行沒有任何責任,因此銀行拒絕將錢返還。
但黃女士代理人表示,盡管是原告誤將存折拿錯,但郭某已經去世,所謂的民事主體已經不存在,不管怎樣,錢都應該返還給黃女士。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將擇日宣判。
誤存5萬銀行拒返
拿錯存折,誤存5萬元至過世前夫賬戶
今年44歲的黃女士與前夫郭先生(化名)去年4月份離婚。雖然已經離婚,但因郭先生身患重病,黃女士依舊負責他的日常起居生活。2015年6月,郭先生去世。
據黃女士陳述,前夫去世后不到一個月,2015年7月的一天上午,她拿著“自己的存折”到北京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昌平支行某分理處(以 下簡稱“銀行分理處”),想把5萬元現金存進去。“存3個月的活期,有什么急事兒還能隨時取出來。”黃女士這么想著,就把存折和錢一并遞給了銀行的柜員。
“請您簽字確認。”柜臺里遞出了一張存款儲蓄憑條。
“不需要輸入密碼嗎?”黃女士有些疑惑。
“活期存款不需要輸入密碼,請您簽字確認。”
經過反復確認不需要輸入密碼后,黃女士在憑條上簽了字。
“哎呀,存錯了,這不是我的存折!趕緊給我把錢轉回來!”黃女士拿著她簽字的存單一下子傻了眼,這是前夫的銀行存折,不是自己的。
“這是第三方客戶的銀行賬號,我們無權進行操作。”銀行方面表示無奈。
經與銀行多次溝通未果,黃女士只得求助于法院。
銀行表示很“無辜”
庭審中,黃女士舉出存款憑條、前夫的死亡證明書、離婚證等證據材料,證明自己確實誤將存款存入前夫郭先生的銀行賬號內。被告銀行分理處進行 了一一質證,對黃女士的存款行為表示認可,但并不認可黃女士所稱的“錯存”行為,并堅持認為銀行是按照黃女士的指令,將錢款存入了其指定的第三方賬號內。 銀行分理處還當庭發表答辯意見:“原告所稱錢款'存錯'的行為是原告黃女士自身過錯行為導致,黃女士錯存的銀行卡是案外人的,與銀行分理處無關。”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儲蓄管理條例》第五條第二款、第三十三條,原告到我處辦理業務,是原告自己將存折及5萬元錢款給我處工作人員的。原告將錢款存入第三方名下,而不是我處名下,所以原告應向第三方主張權利。我處沒有過錯,不應當承擔責任。”銀行方代理人說。
原告堅持銀行有過錯
“以前到銀行存錢都讓輸入密碼,這次為啥就不用了呢?”黃女士說,當時存款時,她雖有疑惑,但銀行人員說存活期的不用輸入密碼。“存完錢之后,我就發現存錯賬戶了。”
銀行分理處的工作人員在庭上回應說:“按照規定的操作流程,辦理活期存款時,是不需要輸入密碼的。”
對此,黃女士的委托代理人認為,在原告存款時,原、被告存在債權債務關系,被告工作人員沒有提示原告輸入密碼,且在原告反復追問是否需要輸入密碼時,被告工作人員并未提醒,因此被告存在過錯。
在回答法庭關于原告辦理業務時,銀行是否提醒過原告存折不是其本人的問題時,銀行方表示:“因為是原告本人自己將存折遞交到銀行窗口的,而且只提交了一張存折。而原告黃女士還在存款儲蓄憑條上簽字進行了確認,因此不需要提醒原告存折不是她本人的。”
死后存款能否遺產公證存疑
“我們告銀行也是實屬無奈啊。”黃女士在庭上說,“本來想把錢存在自己名下的折子上,但是兩張存折一樣,存完錢就發現存錯了。現在人(前夫)已經去世了,錢也取不出來。”
銀行對于已經去世的人員的銀行卡是如何處理的?銀行方面的解釋是:“對于已經去世的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執行〈儲蓄管理條例〉若干規定》第四十條第一款的規定,應由銀行賬戶戶主的繼承人去辦理公證,公證之后就可以重新設置密碼,進而取出賬戶內的錢款。”
“哎,你們銀行的工作人員說去公證處公證一下就可以了,可公證處卻說沒辦法給公證。”原來,雖然郭先生和黃女士只有一個女兒,但因為這筆錢不是郭先生生前的財產,公證處不能認定是遺產,因此無法辦理公證。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jingji/6250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