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4-09 19:42?出處
十個月鎖定重慶
劉添財進入重慶是2006年。彼時,劉添財在臺灣執掌的“寶山生命公司”在業界已頗為知名(中國生命集團是于2005年2月在開曼群島注冊的空殼公 司),并將業務開拓到了馬來西亞等國。
寶山生命在臺灣的業務主要是墓園和殯儀策劃與服務。雖然盤子鋪得不小,總的營業額大約為2000萬元人民幣。劉添財覬覦中國大陸這一超級市場,但遲 遲找不到切入口。
直到2005年,劉添財等寶山生命高管到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參觀,偶遇當時在長沙任職、后任中國殯葬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的張宏昌。該校是中國大陸 為數不多專門設置殯葬專業的院校之一。
兩人先在接待宴上相談甚歡,不久后又有了一次單獨的會談。劉添財發現,自己原先對大陸殯葬業“禁入”的看法其實是作繭自縛。在張宏昌的指點下,劉添 財選擇了浙江和重慶為首先要攻占的區域,后來從民俗等方面又做權衡,最終選擇重慶為突破口。
那時重慶的殯葬業,火化和墓園業務為政府經營,殯儀服務業則是民間資本與國有資本平分秋色。不過這里的“民間資本”形態,主要是在重慶大街小巷搭棚 而生的個體經營者,價格靈活,但欠規范。直到今天,重慶個別區街還能看到類似的“風景線”。
彼時另有一家大型企業已在重慶(主要是沙坪壩區)樹立了江湖地位——民政部直屬的中福實業總公司投資逾億元建造、以經營墓園為主的上海福壽園,其重 慶分公司于2002年在重慶沙坪壩區建造“安樂堂”,提供除火化外的殯儀服務。2004年初沙坪壩區政協提交的工作報告中,安樂堂作為該區耗時僅一年多就 建成的“第一個集中、衛生的治喪場所”被重點提到。
張克勤是安樂堂的總經理。“到今年5月份我到重慶就整整8年了。”他一口上海腔,端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很自豪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們現在有 26個悼念廳,總面積超過5000平米呢。不久前,有香港上市公司和我們的母公司頻繁接觸。”
張的辦公室外,樓上樓下,是多家葬禮,人聲鼎沸,親友們的搓麻將聲,嗑瓜子聲,服務人員倒茶聲,不同樂隊的演奏聲等混成一團;
劉添財2006年來到重慶后,并沒有急著下手,而是對重慶各區的殯葬現狀、大小殯儀館、大小殯儀服務公司開始了漫長的考察,總共耗費了超過十個月的 時間。
彼時在馬來西亞分公司任職的王順郎,也被劉添財叫了回來,加入到了“重慶偵察小分隊”當中。馬來西亞是個宗教國家,王順郎當年從臺灣過去后突破了藩 籬,于是他被劉視為打開中國大陸市場大門的最佳人選。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14227.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