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7-20 17:28?出處 新華網
隨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東方》、《中國1921》等電視劇陸續登陸央視黃金檔播出后,浙產主旋律電視劇成功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輝煌,在2011年影視“紅色季”中展示出獨特的風采,造就業內引人注目的“浙江現象”。
業內認為,主旋律影視作品“浙江現象”不僅源于主創者對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的革命文化的自信,更是浙江影視人一種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行為的實踐。
浙產主旋律電視劇搶灘“紅色季”
2011年初,講述“兩彈一星”元勛故事的大型史詩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和反映新中國建設偉大成就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東方》在全國多部獻禮劇中脫穎而出,被列入中宣部和國家廣電總局向建黨90周年獻禮的推薦劇目,相繼登陸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間,收視觀眾超過6億人次,奏響建黨盛典強音。5月,講述中國共產黨成立過程的《中國1921》與刻畫革命知識分子的《延安愛情》兩部浙產劇又同時亮相央視一套和八套黃金檔。
其中,浙江長城影視集團出品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以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再現了中國研制“兩彈一星”歷程,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后,引起全國觀眾的強烈反響。劇中高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信仰的執著追求感動了無數人,并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有網友表示,劇中錢學森、鄧稼先等“兩彈一星”的功勛們具有偉大的民族智慧和“不信邪”的豪邁氣概。“正如鄧稼先寫信告訴楊振寧,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全部都是由中國人自己研制成的,沒有一個外國人參加。功勛們用鐵的事實回應了‘20年造不出原子彈’的嘲笑甚至詛咒。”
“在社會上引起這么大反響,年輕人這么喜歡,網絡上能取得迄今為止最好成績,出乎意料。”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李京盛對《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主旋律電視劇促當下影視文化建設自覺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之所以能引起觀眾的強烈反響,源于主創者對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的革命文化的自信,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是浙江影視人一種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實踐行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仲呈祥說,影視作品絕不能夠僅僅滿足于娛樂,更要承擔起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重任。
仲呈祥表示,“文化自覺”如今已是文化建設的時代強音,它與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命題一道,構成了當下“以什么樣的視角認識文化,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文化,以什么樣的思路發展文化”的重要課題。
“文化自信理應貫穿于文化自覺的始終,作為創作者,只有對優秀的傳統文化、波瀾壯闊的革命文化、流光溢彩的建設文化產生堅定的自信力,才能在當下的文化建設中自覺地注入精神、提升格調、弘揚正氣,從而完成文化自強的歷史使命。”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傳媒學院副院長張金堯說。
縱觀浙產主旋律電視劇,無論是《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東方》還是《中國1921》,都是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追求獨立自主、為國請命的革命文化的自信,促當下影視文化建設自覺的自強之舉。
浙產劇或將樹立中國電視劇行業高端發展方向
近些年,文藝作品娛樂化一直受到批評,不少人對“娛樂至死”憂心忡忡。中國電視劇進入產業化發展后,很多民營公司為追逐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責任,甚至不惜嘩眾取寵以丑為美。而浙產主旋律電視劇的出色表現表明,社會認同主流文化,呼喚主流價值,而這些作品幾乎都出自民營公司,更說明主流價值開始成為民間的自主表達。
“主旋律作品不再完全由黨委、部門承擔,不再是原來的宣傳。”浙江大學教授范志忠說,這折射出民間的期待和社會心理的轉變。很多主旋律作品抓不住魂,就很容易拍成文獻片。“反觀如《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這樣的作品,無論在思想性、藝術性,還是觀賞性方面結合得較好,可謂近年來主旋律作品的集大成者。”
甚至有影評人評價,大氣恢弘的場景,精致唯美的畫面,以厚重的歷史感展開對人性的深入刻畫和思考,浙產劇或將以鮮明的風格樹立起中國電視劇行業高端發展的方向。
“浙產主旋律電視劇用事實證明紅色劇也可以有很好的收視率。”浙江影視集團董事長倪政偉表示,在當下的物質時代,觀眾還是需要在電視劇中看到一些風云跌宕時代的年輕人,看看他們的生活和夢想。在紅色題材扎堆熒屏的今天,影視作品更需要多角度反映這段歷史。
而浙江長城影視集團董事趙銳勇則表示,目前,長城影視已經著手籌備《五星紅旗迎風飄揚2》,希望新的劇集能給當代觀眾帶來更多思想感悟。
紅色影視發展空間還很大。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zhejiang/3801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段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