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02 22:09?出處 民間永嘉
《民間永嘉》作者陳久道,圖為永嘉民間傳統做燒酒。
上世紀80年代初,我第一次到永嘉縣采風,在以文房四寶布局設計的蒼坡古村里,聽了望兄亭和送弟閣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故事說,900多年前,蒼坡李氏第七世祖李秋山和弟弟李嘉木分家后,遷居方巷村。兩兄弟一邊讀書一邊耕種,感情甚好,頻頻往來,經常促膝談心到深夜。后來,他們商定在兩村口各建一亭閣,晚上分手后,直到一方亭內升起燈籠表示已平安歸家,另一方才放心回家。這種兄弟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精神,流傳近千年,無不散發出耕讀文化的巨大魅力。
在以后的十余年間,我先后七次到永嘉參加中日農拼民俗文化考察、民間文學采風等活動,對永嘉民間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一方面我感到永嘉的民間文化歷史悠久,豐富多彩,底蘊深厚,不僅在歷史上為中華文化發祥了南戲(永昆),“永嘉學派”、“永嘉四靈”,而且至今大多保存完好.仍傳承、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另一方面,我感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城市化發展的加快,一些民間文化正在日益萎縮、被破壞,乃至于消失、消亡,如何保存、搶救、保護民間文化,繼承和發展民間文化,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大事。
值得慶幸的是以陳久道先生為首的永嘉縣的民間文藝家們慧眼獨具,他們看到了保護和搶救民間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歷時數年,不辭辛勞,默默無聞,走街串巷,深入田頭地角,挖掘整理了大量原始資料,今天,終于迎來了圖文并茂的《民間永嘉》一書出版。
收錄于《民間永嘉》一書的文章,既有民間故事、民俗事象,又有民間演藝、民間丹方、民間氣象諺語等等。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它對推動永嘉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必將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也是一種對民間歷史文化信息的記錄和傳承,是難能可貴的圖文資料。
當前,浙江省和全國一樣,正在開展規模宏大的民族民間文化搶救工程,《民間永嘉》的出版,為民族民間文化搶救工程增添了一份光彩。相信隨著搶救工程的深入開展,永嘉民間文化事業必將會有新的更好的保護和更大的發展。
2011年5月31日
注:序作者系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首席顧問,曾任浙江省文聯書記處書記、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海經》雜志主編。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wenzhou/4426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陳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