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0-24 23:43?出處 溫州都市報
冉艷
永嘉縣鶴盛鎮東皋東皋村周永雨,娶了一位重慶土家族美女冉艷,這對千里姻緣的夫妻,在美麗的楠溪江畔一個小山村,演繹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冉艷的故事被稱為楠溪江畔的情愛傳奇。
10月20日下午,在永嘉縣鶴盛鎮東皋辦事處東皋村的一處山腳下,我們見到了冉艷和她的丈夫周永雨。很意外,這個曾歷經磨難的家庭,現在,笑聲多過淚水。冉艷皮膚白凈,沒講幾句就笑開了。在她爽朗的笑聲中,我們聽到了這對“同林鳥”未完待續的故事。
一次突發疾病帶來災難
永嘉人周永雨和冉艷相識在北京,隨后兩人一起回到溫州市區,結婚生子。周永雨跑業務,一年收入十幾萬元,冉艷在皮革廠當會計,一家四口的生活,十分美好。
而所謂悲劇,都是將美好的事物毀滅,一如發生在這個家庭的那場變故。
2008年,才37歲的周永雨突然暈倒。一查,大腦動脈破裂。醫生說,即便做手術,周永雨也可能會變成植物人。
要救!一定要救!冉艷簽字,動手術。
手術后半個月,周永雨終于醒了,左側肢體癱瘓,雙目失明,送去康復治療時,連輪椅都坐不住。“你沒辦法想象,曾經走南闖北的一個大男人,連自己的身體都沒法控制,要像個孩子一樣學習走路、說話,那種感覺,真的寧可自己就別活過來。”周永雨回想起學走路的那段時間,用四個字形容——生不如死。
“能不救嗎?有一點希望,就要救他,他是我老公啊。”冉艷的話,平實卻打動人。對這個家來說,那是一段黑色的歲月。所幸,他們互相攙扶著,走了過來。“那時候,他自己動了一下手指頭、踢了一下腳,全家人比中了彩票還開心。”即便回憶起那痛苦的一年,冉艷也用笑聲帶過,“都過去了,不能總停留在過去,現在他能走路能說話就是奇跡。”
一年后,周永雨可以自己慢慢地行走,左眼也能看見東西了,冉艷說,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買她家的雞很放心
樂清肉雞批發商王卓斌每隔幾天,就要驅車一個多小時,趕到冉艷夫妻倆的養雞場運雞。
去年下半年,丈夫情況有所好轉,冉艷開始想賺錢的法子。“治病花了不少錢,有些是從親戚朋友那兒借的,這錢得還。”冉艷說,最困難的時候,親戚朋友們無條件幫助他們一家人走出陰霾,現在生活有了起色,她不會忘記報恩。那時,考慮到丈夫需要照顧,一家人要生活,冉艷夫婦的朋友張獻群提議,不如在老家租地養雞。
冉艷是家里的老幺,從沒下過地,不會種玉米,也不會養雞。第一次種玉米,她種了三回才長出來。養雞,給雞配飼料、打針……張獻群與冉艷夫婦是多年舊相識,又有十幾年的養雞經驗,從頭到尾提供指導,從設計大棚、購進雞苗到尋找銷售渠道。他說,冉艷是個負責、勤快的女人,一年的時間,她已經從一無所知升為“準”專家了。
王卓斌在去年底認識冉艷,當時,她四處聯系買家,要把自家的雞賣出去。試吃過一只后,他決定,長期向他們夫妻倆收購肉雞。“養得認真、干凈,而且,她的人品也讓我很放心。”王卓斌說,家里出這么大的事情,冉艷能把丈夫照顧得這么好,還辦起了養雞場,確實不容易。
所以,一般養殖戶賣雞,都要送貨上門,而大家向冉艷買雞,則是上門取貨。養雞場生意不錯,周永雨算了一下,已經賣掉七八萬只雞了。
電腦里存放著她的夢想
公公早年中過風,需要人照顧;婆婆脊椎骨折,前年動過手術,沒法干重活;加上兩個年幼的孩子,都靠冉不穿衣服的照片顧。
現在,冉艷清晨4時半起床,到雞棚里查看一圈,喂完雞,回到小平房里,幫丈夫穿衣、洗漱、做早飯。“別看她現在這么能干,剛嫁過來那會兒,連面條都不會下。”周永雨說。
從早到晚,養雞場里,總能看到冉艷忙個不停的身影。公公婆婆住在村子另一頭的家里,兒子放學后都會先去那邊,每天下午,冉艷去接兒子,順便幫他們做點家務。在公公婆婆眼里,冉艷是“很好很好”的媳婦,可冉艷說,自己是個不孝的女兒。她的父母都在北京,這幾年,都是父母趕來看她。提到父母,冉艷紅了眼眶,一陣沉默。
東皋辦事處主任李曉明說,提起冉艷,大家都覺得她十分難得。考慮到她家的實際困難,辦事處還幫養雞場申請了扶貧項目補助。
在冉艷的電腦里,有一張大型養雞場的照片,這是冉艷的目標。“我希望能找到更大一片地,擴大養雞場的規模,慢慢賺錢,把欠的錢都還掉,讓一家人生活得更好。”冉艷語氣堅定地說。朱奕 周琳子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wenzhou/4006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