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0-22 12:11?出處 溫州網
溫州朔門古街
作為溫州市百巷萬戶惠民工程之一,2006年有關部門對溫州朔門古街進行環境整治和古街修整。2007年元宵節,溫州朔門古街以全新面貌迎客。當時,溫州朔門古街的定位是"打造一條展現溫州文化的歷史文化古街",店鋪門類繁多,匯集了古玩字畫、書店、茶樓、咖啡館、桌游、泥塑等各種特色店。然而如今,溫州朔門古街上最多的是服裝店和雜貨鋪。
"這兒好多好玩的店怎么都不見了?"80后網友"丸子"近日微博更新,稱去了一趟溫州朔門古街,發現過去經常和朋友光顧的店,都不見了。"原來我還覺得溫州朔門古街有點意思,但是現在開了好多服裝店、格子鋪,像是第二條紗帽河。"
"和我的店差不多時間開業的古董店、書畫店現在都關門了,我的店算是這里經營最久的老店之一。"經營"泥巴村"的鄧師傅2007年在古街上開了間甌陶店。他說,3年里,這兒的店鋪改頭換面的速度頗快。"和剛開始相比,現在人流量少了很多。我和房東簽的是5年合同,所以還得堅持了下來。合同上約定的房租是一年一萬多元,現在算勉強維持,如果5年期到了,房租一漲,怕是真得關門走人了。"對于店鋪的前景,鄧師傅稱不太樂觀。
"賣商品的"難成特色
古董店、書畫店等老店逐漸消失,格子鋪、服裝店等店鋪一時興起,然而卻難成特色。
從朔門街的解放街方向入口行進,越往里面走,游人越少,貼著"轉手"紙條的店鋪越多。雖然正待轉手的店鋪大小不一,但大多是服裝店。經營"tola潮人工作室"的小朱是名80后,他的店現在也掛出了"轉讓"的告示。"開一年了,現在生意不好,一年三四萬元的店租,我感覺吃不消。"小朱稱,為了吸引人氣,他也花了不少心思,比如在店口放自動玩偶售貨機,但收效甚微,于是打算放棄了。
曾經在溫州朔門古街開過格子鋪的小嚴2007年下半年從別人手中轉過來一間店鋪,那是間陶藝店,店主是陶藝發燒友,并不在意賺多少錢,但由于店租漲了,店鋪虧損才轉手。"來這兒看的人多,買的人少"。小嚴說,現在網購很流行很方便,來朔門街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是逛逛的,很少有人是專程購物,所以服裝店、格子鋪很難在這兒經營下去。"今年店租又漲了幾千元,我現在把格子鋪轉給了別人。"
近日在朔門街開了一家手表店的林先生稱,他原先在府前街上開店,店面到期后才把店轉到這兒來的,"現在這里人流量很少,基本上沒什么生意,都是靠老客戶來做點售后維修,我現在正在外面找新的店面。"
在朔門街上,如果難以經營,有些店鋪直接消失了,而有些店鋪還在做"最后努力"。最近,朔門街上的一家咖啡吧改成了"江蘇飯館"。該店工作人員介紹:"老板以前覺得這兒開咖啡吧合適,古色古香的,剛剛開始生意還可以的,但后來變得不溫不火,三個月前改開飯館了。"
古街漸失魅力原因何在
在朔門街上,古董店、書畫店等特色店日漸退出,格子鋪、服裝店等也難以生存,不少店主反映的"人氣不旺"究竟源于何因?
在朔門街開出名為"哪次"連鎖店的陳詩意說,她在朔門街經營了一年多的韓國直營服飾店,剛剛開始人氣足,后來這里多了不少服裝店,幾乎成了"第二條紗帽河"。朔門街好玩的特色減弱了,吸引力降低了,客流自然就少了。
在2007年的時候,剛修葺一新的朔門街由鹿城區朔門文化古街建設管理辦公室管理,該辦公室承擔了店鋪篩選、古街后續開發等工作。可是由于某些原因,鹿城區朔門文化古街建設管理辦公室早已沒有正常開展工作,朔門街的消防、衛生等日常管理由五馬街道負責,管理內容相對單一。
另外,2007年"開市"的時候,朔門街部分商鋪實行公司化的統收統租、貼息運作,租金相對低廉。但后來那家公司撤了,現在租金都由房屋產權人和店主直接交易,租金相對過去已高了不少。
周日上午11時,溫州朔門古街雕欄木砌的深巷內,不見熙攘人群,大多數店鋪還"打著瞌睡",未開門迎客。
"有些是下午才開門的,有些怕是開不下去了......"溫州朔門古街上的老住戶甘先生指了指自家旁邊的一間店鋪,只見透明的玻璃窗內貼著"店面轉讓"的紙條。
這樣的紙條其實在小巷內并不"孤單",近百家店鋪中目前有10多家同時貼著"店面急轉"或"暫停營業"的提示語。"古街上原先都是特色店,后來逐漸被商貿小店取代,可現在連商貿小店也很難經營下去。"對于溫州朔門古街的前景,甘先生顯得有些迷茫。
"賣文化的"無奈讓位
對于朔門街的現狀,五馬街道相關負責人說:"由市場來篩選朔門街的店鋪是符合時代需要的,但同時也需要政府引導支持。"然而現在看來,市場調節和政府引導"兩只手"并沒有在朔門街達成合力,而這也許就是朔門街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wenzhou/3532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