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20億元年產240兆瓦正泰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橫跨新材料、電子信息行業的氧化鋯陶瓷插芯光通訊器件研發和生產基地、總投資近1億美元的富士產業園、格魯斯特干擾素等新藥產業化項目……去年下半年以來,一批標著高新技術、新興產業標簽的大項目紛紛落戶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使之成為新興產業、高新產業的集聚"洼池"。
憑著這批"潛力股"的引入,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積極打造新能源、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關鍵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五大百億新興產業培育,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今年1-6月份,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50億元(在地),同比增長35.23%。開發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肖健雄比喻說:"溫州開發區正以大項目帶動這個‘調’,彈起五大新興產業培育這根‘弦’,綜合運用市場的、政策的、行政的、法律的‘指法’,奏出轉型升級的新曲。"
"潛力股"引入
激發產業鏈鲇魚效應
6個月前,環科電子有限公司還是一家遠在蘇州的成長型企業,創業時間不長、現有產值不高,似乎離溫州有點遠。但開發區招商局還是相中這個企業。
"表面業績不是重點,關鍵看蘊藏的潛能大不大。"招商局相關負責人說。這家企業擁有國際領先的集成電路研發能力、一批曾任職于世界著名芯片公司的高技術人才,以及穩定的生產能力、銷售渠道、市場空間……
除此之外,"我們最希望引入這條大鲇魚,激發本土產業的競爭效應、聯動效應。"開發區本土也有大批的電子企業,但整體層次不高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軟肋"。如何打破僵局、激發活力?開發區把核心放在引入"大鲇魚",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引發產業內資源配置、技術革新、人才流動上的整合重組。目前,環科電子計劃投資5億元的集成電路項目正在積極進行中,投產后產值將達10億元。
今年上半年,開發區主動引入新能源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關鍵汽車零部件業、生物醫藥業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大項目23個,總投資61.1億元。如今,由"五大百億產業"所引發的產業鏈鲇魚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潛力股"技改
以增量帶動存量聚變
一條長達百米的生產線上,只有兩名工人在崗,而這兩人看起來還很閑,只需走走、停停、看看。
這是記者在人本軸承試運行新車間里看到的場景,與傳統制造業勞動密集的作業完全不同,人本軸承新增的12條生產線,近乎實現了百分百全自動。"新增的12條生產線將全部投入精密汽車軸承的生產,有望實現年產4200萬套的生產規模,達產后產值可達21億元。"人本軸承相關負責人介紹。
以技改、擴容、整合帶來的產業升級增量,正在引發開發區傳統產業的存量聚變。
強盛石化研發大型成套壓縮機組,成為國家863項目配套產品;特福隆集團大膽"試水"核能領域,投入1000萬元研發核能源閥門智能執行器;圣邦科技前后投入近千萬元研制液壓元件系統,成功贏得徐州重工的大批訂單。
今年以來,技改步伐明顯加快,上半年企業技改投資以200%以上的速度增長;一批傳統企業投資上億元,組織實施企業ERP計劃、建立企業技術中心;法派、莊吉、喬頓等規上企業投入數千萬進行品牌文化傳播,并紛紛開設品牌旗艦店;金帝鞋業以龍頭之勢帶動產業鏈整合重組,目前已整合到位3家鞋廠。
助推"潛力股"
開發區主動當好紅娘
沒有任何抵押物,溫州藍江科技有限公司卻破例得到了浦發銀行發放的1500萬元"物業經營性前期過渡貸款",這中間的紅娘,便是開發區管委會。
藍江軟件園是開發區重點項目之一,由于新建廠房未辦理房產證而不能貸款,眼看公司之前的貸款就要到期,這讓藍江公司總經理周朝中十分著急。"我曾一度考慮借民間高利貸,"周朝中說,"結果開發區管委會得知后,馬上幫忙聯系銀行,現在1500萬元資金已經轉到公司賬戶上。"
"當好紅娘,做好服務,讓優質企業落戶、讓優秀企業發展。"肖健雄表示,通過政企聯動、銀企聯動、校企聯動的方式服務企業,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深度挖掘開發區的發展潛力。
為了跟上企業生產和施工進度,開發區提升服務效率,讓整個管委會也"忙活"起來。各部門細化工作到每周,同時經常下企業調研最新動態和難點,并及時提供幫助。針對企業在施工中遇到的問題,規劃建設局、經濟發展局等部門成立"一對一"小組,對新供地企業、新進場企業進行定期巡查,予以現場解決。
此外,對重點培育的產業,除給予配套資金扶持外,開發區更積極解決土地瓶頸難題,像固耐化機、圣邦科技等發展形勢好的企業都得到了二次供地。現在,有7家裝備制造業企業正在進場施工,3家企業即將竣工驗收,這股產業升級的中堅力量正在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