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2010年文成縣公益林森林經營碳匯項目在該縣玉壺鎮啟動。該項目總投資200多萬元,由中國綠色碳基金溫州專項出資建造。經國家林業局氣候辦確認,該項目是全國首個以固碳增匯為主要目的的公益林森林經營碳匯項目。
市林業局造林處負責人稱,此前,我市已經在蒼南、瑞安等地開建了4個碳匯造林項目。碳匯造林是在無林地上種植吸碳固碳能力強的樹種,來增加森林儲積量;而公益林森林經營碳匯項目則是在現有生態公益林的基礎上,通過撫育管理、補植、改造等經營措施,來增加該片林地的森林儲積量,以提高該片林地的吸碳、固碳功能。
這個公益林森林經營碳匯項目總面積2萬畝,選址在文成縣玉壺鎮,規劃增種竹柏、浙江楠、樟樹、閩楠、楓香等吸碳固碳能力強的樹木。
昨天,在現場的意大利米蘭文成同鄉會副會長胡劍湖說,得知家鄉有這個項目后,該同鄉會會員紛紛捐資,籌集50萬元捐贈給中國綠色碳基金溫州專項,指定用于該項目,改善家鄉的生態環境。
市林業局局長徐順東稱,碳匯造林要在無林地上種植,但我市的無林地越來越少,而我市的生態公益林有400多萬畝,開展森林經營碳匯項目的潛力很大,今后我市還要在別的縣(市、區)推廣森林經營碳匯項目,增加越來越多的“吸碳器”。記者劉彩玲
[相關鏈接]
碳匯一般是指從空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機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說是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具有獨特的吸碳功能,樹木每生長1立方米,就能吸收1.83噸的二氧化碳,同時釋放1.62噸氧氣,所以森林被稱為陸地上最經濟的“吸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