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5-10 10:15?出處
李新安跌下橋后時,家屬在政府門前問:“你建橋給老百姓造福的,怎么搞成危橋了?誰的責任?”
對這個問題,杜副主席回答中國青年報記者說,他當時還未在任,實在不太清楚。據記者了解,當時沙溪區領導是區委書記何光睩、區長姜顯貴。
更“神奇”的是,修這座“危橋”花的是群眾集資的錢。
該橋由政府出資和6個鄉的群眾集資修建。六鄉分別是當時的沙溪鄉、文勝鄉、板凳鄉、鹽井鄉、梁鳳埡鄉、勝利鄉,共計4萬群眾。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人均50元、100元,甚至有捐200元、300元的。而農村戶口的,20元、30元、50元都有,有的白發老人出的是5元。
“人均估計20元,就是共80萬元。”杜副主席說。
至今也是國家級貧困縣下屬的沙溪鎮,目前人均年收入約1200元,農業收入只占四成。而回溯集資當時,老百姓的人均年收入只有幾百元。
老百姓日子都這么緊,為什么還非要修這個橋?
橋的位置解答了一切疑問。一端橋頭正對沙溪小學,附近有鎮上的中學、醫院、法院及政府機構。騎摩托的沙溪鎮人從沙溪大橋上走,馬上就能到對岸,否則必須走三座橋,會繞30分鐘的路。
這也導致了“政府蓋墻百姓拆”的怪事一再發生。政府在橋頭修建了一堵10多厘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墻,之后男人們不惜搭了梯子,從上面翻過來,還是走危橋。幾年前,大量學生要去學校考試,稍遠的橋都被水淹沒,焦急的人們終于合力把墻打穿了。
當地居民介紹,橋這邊的房價每平方米700元、800元,而對岸房價只有500元、600元。“這個橋要是弄好了,就不存在這些問題。橋通了能給沙溪人民帶來好多發展。”
“沙溪的老百姓都想修這個橋啊,如果修起來,老百姓集資都愿意啊!”李施龍說。
重建大橋?政府財政“困難太大了”
難道一鎮三鄉人民的大橋就只能這樣爛尾下去?
杜福興介紹,1998年,沙溪區委曾請重慶的橋梁工程專家到現場勘查,確定這座橋不能恢復了,但是老百姓不大愿意拆。工程專家初步估計,拆橋、重建一座,共要花費700多萬元。
700萬元!這個天文數字橫在現在沙溪鎮政府面前。他們坦言,“困難太大了”。
“我們逐年爭取,前年上級財政下撥了190多萬元,去年到了110萬左右,共300萬元,準備用于重新建設這座橋,現在都保管在通江縣交通局。但是始終不敢動手開工,這個錢也一直不敢動。因為資金缺口太大,不能做了一半又擺個問題在那里。”杜福興說。
沙溪鎮曾是紅四方面軍的總后勤根據地,留有紅軍烈士陵園。三年前,國家撥款修建了平坦的山區公路。“我們也曾經想把這座橋納入規劃,但是它的資金要求太大,我們爭取幾次,都沒辦法納入進去。”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14570.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作者: